组成:桂枝 9g、茯苓 15g、丹皮 12g、桃仁 9g、赤芍 12g。
功效:活血化瘀,消癥散结。
适应症:子宫肌瘤初起,包块较小,伴经期延长、经色暗红有块。
加减:气滞明显(胸胁胀闷)加香附 12g、郁金 12g;血瘀重者(腹痛剧烈)加三棱 9g、莪术 9g;经量多加蒲黄 12g(包煎)、五灵脂 12g。
2. 膈下逐瘀汤(《医林改错》化裁)组成:桃仁 12g、红花 9g、当归 12g、川芎 9g、赤芍 12g、丹皮 12g、枳壳 12g、香附 15g、乌药 12g、延胡索 15g、五灵脂 12g(包煎)、甘草 6g。
功效:理气活血,逐瘀消癥。
特点:方中香附、枳壳疏肝理气,桃仁、红花活血化瘀,延胡索止痛,适合肌瘤伴明显痛经、情志不畅者。
二、痰湿瘀阻型子宫肌瘤(症见形体肥胖、带下量多、舌苔厚腻、大便黏滞)1. 苍附导痰丸合桃红四物汤(中西医结合验方)组成:
苍附导痰丸:苍术 12g、香附 15g、陈皮 12g、茯苓 15g、半夏 9g、天南星 6g、枳壳 12g、甘草 6g;
桃红四物汤:桃仁 12g、红花 9g、当归 12g、川芎 9g、生地 15g、赤芍 12g。
功效:化痰祛湿,活血散结。
加减:痰湿重加冬瓜仁 15g、浙贝母 12g;肌瘤质硬加牡蛎 30g(先煎)、鳖甲 15g(先煎)。
2. 消癥散结汤(国医大师经验方)组成:法半夏 9g、陈皮 12g、茯苓 15g、苍术 12g、香附 15g、桃仁 12g、红花 9g、三棱 9g、莪术 9g、夏枯草 15g、昆布 12g、海藻 12g。
功效:化痰逐瘀,软坚消瘤。
适应症:肌瘤伴盆腔积液、带下黄稠,舌体胖大边有齿痕。
三、肾虚血瘀型子宫肌瘤(症见腰膝酸软、经量多或少、头晕耳鸣、舌暗有瘀点)1. 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(经典方化裁)组成:
肾气丸:熟地 20g、山茱萸 12g、山药 15g、茯苓 15g、丹皮 12g、泽泻 12g、桂枝 6g、附子 6g;
桃红四物汤:桃仁 12g、红花 9g、当归 12g、川芎 9g。
功效:补肾温阳,活血消癥。
加减:肾阴虚去附子、桂枝,加女贞子 15g、旱莲草 15g;肌瘤较大加穿山甲 6g(先煎)、鸡内金 12g。
2. 补肾消癥汤(李祥云教授经验方)组成:仙灵脾 15g、仙茅 12g、菟丝子 15g、熟地 15g、山茱萸 12g、桃仁 12g、红花 9g、三棱 9g、莪术 9g、丹参 15g、牡蛎 30g(先煎)。
功效:补肾填精,活血化瘀。
特点:以 “二仙汤” 补肾,搭配活血药,适合更年期前后肌瘤患者,伴潮热、腰酸者。
四、血热瘀结型子宫肌瘤(症见经量多、色鲜红、经期延长、舌红苔黄)1. 清经散合失笑散(经验方)组成:
清经散:丹皮 15g、地骨皮 15g、白芍 15g、熟地 15g、青蒿 12g、黄柏 9g、茯苓 12g;
失笑散:蒲黄 12g(包煎)、五灵脂 12g(包煎)。
功效:清热凉血,化瘀止血。
适应症:肌瘤伴经量过多、崩漏,血色鲜红有块,心烦失眠。
五、名医经验与临床注意事项1. 名家特色治法朱南孙教授:提出 “破瘀不伤正”,治疗肌瘤善用三棱、莪术,但配伍黄芪、党参顾护正气,防止攻伐太过;对经期出血者,以 “塞流、澄源、复旧” 三法分步调理。
刘奉五教授:强调 “痰瘀同治”,在活血方中常加胆南星、白芥子化痰,配合昆布、海藻软坚,适合肥胖型肌瘤患者。
班秀文教授:注重 “肝脾同调”,用柴胡、香附疏肝理气,白术、茯苓健脾化痰,防止气滞生痰、痰瘀互结。
2. 注意事项辨病与辨证结合:肌瘤直径>5cm 或伴严重贫血、压迫症状(如尿频、便秘),需结合西医评估,必要时手术治疗,中医可作为术后防复发调理。
定期复查:用药期间每 3 个月复查 B 超,观察肌瘤大小变化;若肌瘤生长迅速(每月增大>1cm),需排除恶性可能。
饮食调摄:忌食辛辣、激素类食物(如蜂王浆、胎盘制品),少食高脂饮食;可常食海带、薏米、山楂等辅助消痰化瘀。
情绪管理:气滞是肌瘤形成的重要诱因,需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长期焦虑、抑郁。
六、经典成药参考宫瘤消胶囊:活血化瘀,软坚散结,用于气滞血瘀型肌瘤。
小金丸:化痰散结,活血止痛,适合痰湿瘀阻型肌瘤(需注意含毒性中药,需遵医嘱服用)。
桂枝茯苓胶囊:方便服用的成药剂型,适合肌瘤较小、无症状者作为长期调理。
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周期较长(通常 3-6 个月为 1 疗程),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、证型精准用药,切勿自行照搬方剂。若出现急性腹痛、大量出血等急症,需及时就医,避免延误病情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可靠配资开户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